(资料图)
银铃般悦耳的清亮叫声,藏在枝叶间的若隐若现,打斗捕食的敏捷身手……近日,在南通如东东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中,观测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鸟儿,这种鸟儿体态优美,圆圆的脑袋,厚厚的嘴喙,小爪子紧紧地抓着芦苇秆,神似“小鹦鹉”,呆萌可爱。它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——震旦鸦雀。
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,为全球性近危物种,仅生存在芦苇荡,作为一种依赖芦苇湿地生活的鸟类,生存与繁衍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,加上其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,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挑剔的指示物种,素有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。正是因为东凌湿地数百亩的芦苇丛自然恢复,才能迎来这群珍稀的“客人”。
它们经常用脚钩住芦苇秆,像个手拿钢枪的小战士来回张望,一旦发现秆子里的小虫,它们就会像啄木鸟一样用坚硬的嘴敲打芦苇秆,发出清脆的响声,把藏在芦苇皮里的虫子揪出来吃掉。震旦鸦雀也是快乐的小精灵,它们的叫声急促而连贯,非常好听,唱到兴起还会拍打翅膀,在芦苇丛中飞来蹿去,即使闭着眼睛也不会撞头。一生钟爱芦苇荡的它们,对芦苇丛里的每一条路线都烂熟于心,就连巢也筑在苇秆之间。震旦鸦雀通常是留鸟,不具有迁徙习性,调查人员推测,此次发现的小群震旦鸦雀很有可能在这片芦苇地中繁殖。
物种的回归和丰富是生态改善的“晴雨表”。震旦鸦雀、黑嘴鸥、斑头秋沙鸭……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现身如东,这得益于如东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。如东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持续加强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,强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,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,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,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。
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
校对 李海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