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太难了!这是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

时间:2023-05-10 12:01:24 来源:国民经略

文|凯风

万亿城市的经济动向,历来备受关注。

01


(资料图片)

日前,我国内地24个万亿城市经济数据陆续披露。

在一众万亿城市中,深圳、西安、郑州增速领跑,而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出现在南方。

公开数据显示,泉州一季度GDP为2543亿元,同比增长-1.8%,成了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。

受此影响,泉州季度GDP被合肥、福州和东莞赶超,泉州与省会福州之间的GDP差距有所拉大。

作为经济“三驾马车”,泉州的消费、投资、外贸分别增长4.4%、1.2%、3.0%。

三驾马车都未进入负增长区间,为何GDP却不及预期?

答案在于出口和工业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,泉州出口额仅增长0.3%,而规上工业增长同比为-10.4%。

作为工业强市,制造业是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,占经济比重超过50%,工业一旦失速,自然会对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。

当然,这只是季度变化,而且还是后疫情时代刚刚开启之际的过渡阶段,不能代表全年,更无法作为城市竞争力的衡量指标。

然而,在负增长背后,一系列深层次因素却值得重视。

02

泉州,不仅是万亿GDP城市,还是全国工业十强市。

说起工业,“深沪苏”三强争霸往往更受关注,但无论深圳还是上海,都非工业一家独大,而是金融、信息产业争相斗艳。

不同的是,泉州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,与佛山东莞一样,工业在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,比深圳上海还要更“工业”。

官方数据显示,泉州坐拥9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包括纺织服装、鞋业、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建材家居、食品饮料、工艺制品、纸业印刷、电子信息等。

在这里,走出了一批以安踏、特步、361°、鸿星尔克、七匹狼、盼盼、恒安、九牧为代表的知名品牌,打出了泉州制造的名号。

不过,与深沪苏多以电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等高技术制造业不同的是,泉州的支柱产业几乎都集中在轻工业领域,且多是传统产业。

且不说这些产业往往都是有周期性的,容易受到大环境影响,而且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,对人力等成本波动极其敏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国际上,更是直面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冲击。

坊间往往将越南与河南直接对比,两者在手机生产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;但事实上,纺织服装、鞋业、家居建材等产业链的转移早于电子产业。

然而,产业竞争只是一方面,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够强或是问题核心所在。

当省内的小兄弟宁德借助动力电池一跃而起,当同处1万亿俱乐部的西安靠着新能源汽车逆天改命之际,泉州的新兴产业却一直未能突围。

当然,泉州并非没有布局。根据规划,未来5年,泉州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生物与新医药等五大产业,到2025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3个。

然而,这还需要时间。

03

三城鼎立之下,泉州该如何发展?

作为福建省首个万亿GDP城市,泉州曾经连续22年位居福建经济第一大市之位,这一局面直到2021年才被逆转。

当年,省会福州赶超泉州,重回福建省经济第一大市之位,并在随后保持并扩大了领先优势。

福州虽然GDP后来居上,但论行政级别却不及厦门,后者集副省级城市、计划单列市、经济特区为一身,福州只是普通省会,泉州则是普通地级市。

所以,与其他东部大省“双子星城”模式不同,福建呈现出典型的“三城记”的特征。

既然是“三城鼎立”,那么即使贵为经济强市,也很难在省内一家独大,更难以像一些地方一样聚全省资源为一体。

不过,这种局面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
一方面,福州做大“强省会”的信号日益强烈。

前不久,福建省出台“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”,提出到2025年福州GDP突破1.7万亿,城市首位度25%以上,且首次公开提出“争创国家中心城市”。

不仅如此,福州还拿下了国家级都市圈,而且是继南京之外的第二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,政策信号自不待言。

另一方面,厦门虽然GDP总量远远不及福州泉州,但在城市能级上却更胜一筹。

受制于城市体量过小,厦门GDP总量不算太高,但无论是人均GDP,还是国际知名度、高新产业实力、城市能级,都在福建遥遥领先。

厦门在十四五规划建议里则提出:谋划推进“五中心一基地”建设、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,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。

相对独特的身份,更高的宏观定位,让厦门早就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。

面对这一局面,泉州在万亿GDP城市的基础上,如何更进一步,无疑是一大考验。

04

一时的负增长,并不能说明什么。

没有省会或计划单列市的身份,也阻挡不了泉州经济产业的一路飙升。

面向未来,泉州仍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两大优势。

一是县域经济极其发达。

全国共有52个千亿县,福建占了6个,而泉州一市就拿下4个:晋江、南安、惠安、石狮。

许多人或许没听过泉州,但几乎无人不知晋江。晋江模式,曾与苏南模式、珠江模式、温州模式并驾齐驱,至今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。

事实上,泉州的各大支柱产业,几乎都分布在这些县域中,每一个县都不乏独当一面的能力。

二是民营经济极其强劲。

泉州是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万亿城市,正是靠着民营经济,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地市,杀入万亿城市矩阵。

关于民营经济,我国向来有“56789”的说法: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,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以及90%以上的企业数量。

与全国相比,泉州更进一步,呈现“78999”的特色:民营经济贡献72%的税收、83%的GDP、90%的技术创新成果、92%的城镇就业、97%的企业数量。

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结合,让泉州充满市场活力。

在市场的风吹浪打中鱼跃而出的泉州,在全球产业调整、国内产业大洗牌的新格局中,也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。

我们拭目以待。

x 广告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