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新春走基层)养牛场里的“春节时光”
中新网商丘2月14日电 题:牛棚里的“春节时光”
作者 阚力 黄杰
虎年新春伊始,豫东商丘小镇毛堌堆镇陈凤仪村的元宝养牛场里,迎来春天的气息。“牛倌”李元宝熟练地向“牛娃”们投喂食物,这是他每天的日常。春节期间,他和家人都是在牛棚中度过。
出生在毛堌堆镇的李元宝一直在北京经营餐饮和超市生意,资产逾300万元,算得上事业小成。2015年,李元宝萌生了返乡带领乡亲们养牛致富的念头。
说干就干。李元宝在毛堌堆镇党委、镇政府和陈凤仪村“两委”的协调下,承包了村里9亩土地,正式开启了自己的“牛人”生涯。李元宝边喂牛边笑着向记者说,“当时想法很简单,就是带领乡亲做点事,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。”
“外面再好,那也不是自己的家。”谈及为何放弃大城市的生活返乡创业,李元宝告诉记者,在外面打拼这20多年,心中一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,现在回来既能为家乡做点事情,又能照顾年迈的母亲。
自返乡那一刻,李元宝就心系乡亲。在养殖场建设的过程中,他就开始重点吸纳当时的一些贫困户来做工,以此增加他们的收入。
养殖场建好后,他采取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经营形式,与彼时的一些贫困户签订协议,实施“到户增收”项目。李元宝介绍,开始经营后,养殖场吸纳毛堌堆镇125户贫困户以8000元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入股,每年按入股资金的10%享受分红800元。
近几年,李元宝不断扩大养殖规模,引进西门塔尔种牛进行繁殖,牛的存栏量逐渐增加,从最初的几十头到现在的年出栏500多头。随着牛的销路越来越好,李元宝和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,养殖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商丘、郑州等地农户纷纷前来取经,或请他上门现场指导建场。
“在家门口就有班上,还拿这么高的工资,别提多好了!”村民孙常友说,他在牛场务工,每月工资3000元还管吃,“像我这样优先聘请来务工的困难群众,场里有5个,忙的时候,临时用工能达到20人。”
此外,养殖场建在村里益处很多。据村民介绍,养殖场收购乡亲们的玉米、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,同时将牛粪免费送给村民做肥料,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,还解决了秸秆禁烧的难题。
多年来,李元宝也习惯了牛棚生活。今年除夕,他和他的家人就是在牛棚中过的年,自己做的牛肉扣碗等菜品,也让年夜饭“牛气”满满。谈到这里,他脸上洋溢着喜悦地告诉记者,预计今年春节后牛又能卖个好价钱。
采访结束时,李元宝拿出自己的规划图告诉记者,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场规模,通过发动村民办农家乐、开发乡村亲子游项目,加快产业发展步伐,带领大家共同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“富民强村梦”。(完) 【编辑:陈海峰】